摩登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最高法:延伸审判职能 促进个人信息行业监管

2022-10-25/ 摩登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孟荇实习生骆婷北京报道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持续高发多发。9月6
泰山手游 https://www.tsqzx.cn/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孟荇实习生骆婷北京报道

  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持续高发多发。9月6日,最高法召开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境外作案占比达80%,最高法指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首要原则是从严惩处,而从严惩处的“重中之重”便是跨境电诈犯罪。对于激增的帮信罪,最高法强调,预防帮信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司法机关依法坚决打击、震慑犯罪的同时,需要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履行监管主体责任。对于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在强调惩治力度的同时,最高法表示,要延伸审判职能,促进个人信息的行业监管。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境外作案占比达80% “重中之重” 从严惩处

  会上透露,2017年至2021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0.3万件,22.3万名被告人被判处刑罚。其中,2018年同比上升71.69%;2019年同比上升25.15%;2020年同比上升40.36%;2021年同比下降17.55%。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1万件,2.1万名被告人被判处刑罚,同比又有所下降。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跨境犯罪情况突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境外作案占比达80%。 大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转移至境外作案,存在侦查难、取证难、认定难、追赃难等问题。

  为此,法院严格法律适用标准。2016年和2021年,最高法会同最高检、公安部先后制定发布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以下简称《意见一》和《意见二》)。《意见一》规定,在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从重处罚。《意见二》规定,对有证据证实行为人参加境外诈骗犯罪集团或犯罪团伙,在境外针对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一年内出境赴境外诈骗窝点累计时间30日以上或多次出境赴境外诈骗窝点的,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法刑三庭三级高级法官陈攀指出,当前,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大肆组织、拉拢、欺骗、利诱一些年轻人参与犯罪,拉人下水,毁人前程,极其恶劣。今年6月,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部署在全国开展“拔钉”行动,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的头目和骨干人员开展专项缉捕。“两高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敦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头目和骨干自首的通告》,敦促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骨干分子在规定期限内投案自首,争取从宽处理。目前,已有数十名潜逃境外的电信网络诈骗集团头目和骨干成员被公安机关抓获或主动投案。

  最高法刑三庭庭长马岩强调,人民法院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首要原则是从严惩处,而从严惩处的“重中之重”,正是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特别是对于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和骨干成员,必须用足用好现有法律武器,坚决依法从严惩处,最大限度彰显刑罚的功效。

  帮信罪激增需要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履责

  近年来,“帮信罪”案件数量激增,甚至有高校学生涉案。2017年至2021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案件6.7万件,10.2万名被告人被判处刑罚;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案件3.9万件,6.8万名被告人被判处刑罚。

  陈攀解释道,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上游犯罪之一,从司法实践反映的情况看,已然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一类重要“帮凶”。近年来,公安机关破获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数量增多,帮信罪案件数量也随之激增。此类犯罪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非法买卖“两卡”(即手机卡、银行卡),为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提供套现、取现工具,以及提供软件工具等等。

  从涉案被告人的年龄来看,80后、90后被告人占比近90%,18周岁至28周岁被告人占比超过55%。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刚毕业大学生涉案。这类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贪图小利,受不法分子蛊惑利诱而出售、出租自己的“两卡”,沦为“工具人”,对他人利用其提供的“两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采取放任态度,最终触犯法律。

  陈攀指出,人民法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坚持依法从严惩处的同时,对于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刚毕业大学生等实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会综合考虑其地位作用、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情节,以教育、感化、挽救为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用足用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该从宽的依法从宽,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体现政策。

  同时,他提出,预防帮信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司法机关依法坚决打击、震慑犯罪的同时,需要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履行监管主体责任,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从源头上最大限度防范此类犯罪的发生。

  继续加大惩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斩断犯罪链条、铲除黑灰产业

  电信网络诈骗背后往往是互联网时代突出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非法获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作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上游犯罪及周边黑灰产,为诈骗犯罪分子实施精准诈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一直以来,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深入研究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2017年,最高法会同最高检出台《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具体定罪量刑标准等法律适用问题作出全面、系统规定,特别是加大对行业“内鬼”的惩治力度,明确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入罪的数量、数额标准减半计算。上述《意见一》规定,使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法数罪并罚;《意见二》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具有信息发布、即时通讯、支付结算等功能的互联网账号密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行为,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上述规范性法律文件为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提供了具体明确的法律依据。

  马岩指出,接下来,最高法将继续加大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惩治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个人信息安全。特别是对于非法获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继而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坚决依法予以严惩,彻底斩断犯罪链条、铲除黑灰产业。

  同时,延伸审判职能,促进个人信息的行业监管。人民法院要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健全个人信息日常监管和内部管理机制,为行业有效监管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作者:王俊)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